林兆木:”四甜心寶貝S包養網輪“驅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7f39797f0895.18426045.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 孔令瑤)“實體經濟是發展的主體和基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包養動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包養和血脈,人力資源是發展的第一資源。四者的協調、同步、融合、互動包養發展,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顯著特征,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壯大國家經濟實力的基本路徑。”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中改院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林兆木2月26日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跨越”高峰論壇上如是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中改院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包養網林兆木2月26日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跨越”高峰論壇上講話。

林兆木表示,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推動高質包養網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包養網而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正是建設現代化包養經濟體系的內涵和目的。黨的十九大報告確定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實現高質包養網量發展是現代包養化的重要標志,而沒有經濟體系的現代化,便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以我國制造業的發展為例,他認為,我國制造業目前總體處在國際產業鏈、價值鏈的中低端,包養主要原因在于源頭創新短缺,科包養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研發投入和創新人才不足,金融存在“脫實向虛”,對實體經濟和創新支持不夠。未來要圍繞解決這些問題,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首先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林兆木表示,我國是十三億多人口的大國,生活、生產、建設、國防等各個方面的基本需要,都要依靠實體經濟供給,任何包養網時候都不能削弱這個根基。未來要使實體經濟內涵發展、由大變強。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包養網主線,著力解決包養實體經濟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的突出矛盾,加快從數量規模擴張切實轉向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

同時要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包養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改變著產業發展模式,科技創包養網新對產業包養網變革和發展的包養引領、包養網滲透、促進作用空前強大。林兆木指出,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包養,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要完包養善產權保護制度,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包養網用,實現產權有效激勵,努力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包養

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也十分重要。包養兆木表示,金融是市場經濟中配置資源最重要的手段,在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中處于包養網重要地位。未來要把更多金包養網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包養網和薄弱環節,要努力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這三個方面的包養良性循環,在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容忽視。“2012年以來我國適齡勞動力總量和比重連年下降,據預測,未來青壯年勞動力下降幅度更大,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人力資源結構和質量的要求將越來越高。” 林兆木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在勞動力數量減少的同時,轉向以質量優勢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林兆包養網木表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最根本的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時代的高昂精神狀態推動各項工作。

據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跨越”高峰論壇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工人出版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包養網《經濟參考報》合作舉辦。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